当代健康报:过度医疗何时能止步?
- 文章来源:济南中医肿瘤医院
- 责任编辑:admin 2011-04-11 15:13
- 两年前确诊胆管癌晚期 如今病情
- 百年秦氏御医—世界抗癌良方座谈
- 许跃福 2012.7.17 上海人 食道Ca
- 中医治疗癌症比生物免疫疗法更可
- 保健品抗癌纯属大忽悠
- 中晚期癌症患者能用“补药”吗
- 61岁食道癌患者见证中医精髓
- 看病如投簧开锁
- 最大的苹果掉在了地上
1936年4月17日,白求恩大夫面对蒙特利尔内外科学会的诸位同道曾慷慨宣称:“让我们把盈利、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,使我们的职业因清除了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而变得纯洁起来。让我们把建筑在同胞们苦难之上的致富之道,看作是一种耻辱。
“如今,75年过去了,我们不得不尴尬地承认:对中国医疗来说,白求恩许下的是一个未竟的宏愿。其实20多年来,中国医患关系因为经济利益冲突,变得非常紧张,甚至是敌对,过度医疗就是最好证明。人们发现:能吃药不打针、能打针不输液的医疗常识有些不好用了,望闻问切的断病方法不流行了;取而代之的是,最先进的检查分析仪器,效果最好的进口药物,最先进的外科手术,当然,还有最昂贵的费用。
人们会发现:这些巨资换来的药物、检查、手术,常常只是“高射炮打蚊子”——获益太少,风险却很大。其实,这些看上去不那么理性的医疗行为,透着另一种“理性”——是“是医院就要考虑经济利益,想赚钱就要扩大规模,扩大规模要有资金,资金靠贷款,还贷款就逼迫医生进一步“赚钱”,于是卖药、卖检查成了敛财工具。换言之,是现行的体制和机制让医患产生了冲突。有人甚至断言:某些备受推崇的“高技术”“先进设备”其实既不高明也不高效,只是费用高昂而已。
我想同行们是不是该反思:这些所谓的技术和设备是不是正在退化我们的技术和能力?作为医生是不是正在淡忘自身的使命?在医疗卫生资源总体有限的现实下,又有多少人是站在社会公德的角度上,去为患者和家属考虑的呢?作为中医大夫,我只能呼吁国家医疗改革,规范医疗,同时希望更多的肿瘤患者相信中医中药的疗效,选择中医中药这种高效经济治疗方法。
——济南中医肿瘤医院主

- 上一篇:网易新闻:企盼大病救助机制的背后
- 下一篇:人民日报:一个御医后代的世界梦